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軍 李煜強 風吹麥浪,豐收在望!5月20日,酒鄉鳳翔剛剛經歷了一場暴風驟雨的洗禮,鳳翔...
10月16日,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活動周主會場活動在廈門大學舉行。活動當天,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了...
雖然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糧食產后損失浪費的問題仍不容小覷,糧食從“田間”到“餐桌”,整條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可能產生糧食...
記者從12月27日在西安市召開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土高原旱作適水改土與產能提升技術模式及應用”中期總結會議上獲悉,該項目已取得多項技術成果,田間生產效益顯著。“黃土高原旱作適水改土與產能提升技術
我是一粒小麥種,名叫“偉隆169”,今年17歲。別看我年齡不大,實力卻不俗:我創造了陜西省小麥畝產800多公斤的高產紀錄,是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全國15個小麥主導品種之一。17年前,我誕生在中國農科城——
11月7日,在位于楊凌示范區楊陵區楊陵街道城東物流園的玉米收購現場,工作人員忙著打掃收糧后的場地。“我們糧庫規定收糧后必須把現場清掃干凈,做到顆粒歸倉,絕不允許浪費。”陜西糧農楊凌儲備庫有限公司總經理
金色,是秋天最明亮的顏色。三秦大地上,玉米、稻谷、大豆陸續成熟,壟下田間,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田野里到處是豐收的景象。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近年來,我省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堅決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梁小波胡海飛在第30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陜西糧農集團聚焦實施“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服務鄉村振興、引領產業發展”的國家戰略,首次采用“特裝展區+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