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梁小波 胡海飛
在第30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陜西糧農集團聚焦實施“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服務鄉村振興、引領產業發展”的國家戰略,首次采用“特裝展區+田間展+公司基地”的展覽展示模式,全面展示了糧農集團近幾年勇擔國企使命,在農業強鏈補鏈、產業布局、新業態發展上的最新成果,整體突出“全、新、高”三大特色。
特點一:全產業鏈、全品類、全方位集中亮相
“我們通過‘農業科技與服務、現代牧業、政策性業務、糧油食品工業、農產品供應鏈’五大產業板塊的集中展示,突出糧農集團‘從田間到餐桌,從種子到食品’的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新成效。”陜西糧農集團副總經理王軍向記者介紹道。
在農高會D館陜西糧農展區,現場產品琳瑯滿目,集中展示了糧農旗下的“西瑞、天山、軍星、秦豐、偉隆、秦寶、樸膳”等各主要品牌系列產品,以及新疆“天山”系列面粉、甘泉“延安小米”、安康“富硒魔芋”、秦寶肉牛等各地特色產品,涵蓋了農資、農產品、農副產品、糧油產品、健康食品五大類120余個品種。
本屆農高會,觀眾們不僅可通過展團現場的產品展示體驗、植物工廠模型、栽培設施、糧油倉儲模型、智慧管理平臺、VR、網絡直播等展示形態了解和體驗糧農集團多元化的產業發展和產品研發等情況,還可通過設立在楊凌數科旱區數智化農業創新示范園和楊凌秦寶牧業的“田間展”近距離感受該集團的新技術及新產業布局。
特點二: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展示成效
本次參展,陜西糧農集團在新技術、新品種及新模式方面全面展示了集團發展的新成效。
在新技術方面,該集團提供從種子、地力改造、節水灌溉關鍵設備、農資農化、病蟲害防治、植物生長環境、水肥一體生長模型,開展數字化場景應用新技術。
在新產品方面,他們攜帶漢中基地小榨菜籽油、延安小米、魔芋等一批新研發、新投產的地域特色農產品首次亮相農高會。
在新模式方面,以楊凌數科旱區數智化農業創新示范園為載體,全力打造集旱作農業生產示范、產業升級引領、科技創新孵化、科普培訓教育、資源集聚輻射帶動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具有旱區特色的數智化農業標桿工程,探索可復制易推廣的耕、種、管、收全程智慧化、無人或少人化作業模式。
特點三:高技術、高品質突出亮點
9月20日,在展區展臺前,多種形式的糧食倉儲吸引了參會者的圍觀。據王軍介紹,現場展出綠色儲糧技術,可以使糧食儲藏周期綜合損失率降至1%以內,倉儲能耗降低20%以上,儲糧化學藥劑使用減少50%以上。
同時,該展區展出的植物工廠通過對溫光水氣肥的環境控制和先進的技術配套,可以實現綠色無公害產品的規模化周年生產,栽培設施可以用于荒漠、戈壁等自然耕作條件惡劣的非耕地地區,栽培設施中植物的溫光水氣肥可以完全按照植物的品類和生長周期精準調節,營養液100%循環利用,極大地保障了食品安全。
“下一步,我們將借助農高會的‘東風’,全力推動‘農業科技攻關與技術服務、種業核心品種選育、高品質肉牛育種、數字農業、節水農業賦能’等專項行動,引領各產業板塊耦合共振,為促進陜西涉農產業結構戰略性升級、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揮西部地區示范作用、服務國家戰略貢獻糧農國企力量。”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