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看良田千重浪,最是好景秋收時。走進開魯庫流轉的5915畝玉米種植基地,黃澄澄的玉米簇擁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陜糧農(開魯)儲備庫有限公司認真研判,通過土地流轉托管種植模式,探索玉米現代化種植,創新打造高標準、高技術、高產量、高品質玉米生產種植“四高”示范田,抓好糧食生產增產增收,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種植前期,開魯庫充分考慮到當地環境、氣候、土壤情況、種子適應性等多方面因素,選取在當地有充分種植經驗的“迪卡159”種子,采用6200-6300株/畝的密植技術,衛星定位精量點播,最大程度發揮土地潛力,增加作物光能利用效率,促進增產增收。為確保后續業務的順利開展落實,靈活運用保險+期貨的模式,積極對接保險公司,及時為流轉種植的玉米購買保險;同時緊盯期貨市場動態,搭建起種植+保險+期貨的閉環業務結構,有效防控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
田間種植管理期間,嚴格統一品種、統一水肥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全面采取“合理密植的高質量群體構建”等十余項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全程機械化綠色防控生產技術模式,耕層構建、節水滴灌、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水肥精準調控,實現優良品種全覆蓋、精量播種全覆蓋、水肥一體化全覆蓋、大小壟種植全覆蓋、分次追肥全覆蓋、玉米螟綠色防控全覆蓋,助力玉米植株健康成長。
時下正值秋收時節,開魯庫利用晴好天氣有利時機,緊密安排搶收工作。本次收割全程采用12行約翰迪爾收割機進行籽粒直收,一次性完成對玉米的摘穗、剝皮、脫粒、秸稈粉碎等作業,在保證玉米質量的同時,省去傳統收割方式的二次運輸、二次晾曬等環節,提升工作效率,減少人工投入。計劃22日前完成收割入庫,預期可順利實現畝產30%水分潮糧2050斤以上的既定目標,較同地區農戶種植每畝可增收200斤左右。
開魯庫土地流轉業務的開展,真正將“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到實處,筑牢糧食安全防線,提前鎖定優質糧源,進一步拓寬業務渠道,延伸玉米產業鏈條,為企業發展賦予了新動能,為農民增收探索了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