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17日《陜西日報》第02版
本報記者 郭軍 實習生 張棵瑤
前不久,延長石油首席科學家王香增因在低滲致密油氣開采方面作出突出貢獻,榮獲第十五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這個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企業科技人員獲此殊榮,說明陜西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正在提升。”7月11日,省國資委科技創新工作相關負責人說。
去年10月以來,陜西省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以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今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的關鍵一年,陜西國資系統著力改善創新環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破除體制機制藩籬、激發企業和員工活力,省屬企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原創正在成為企業的“主流”。
政策引領企業發揮創新作用
眼下,王香增的身影活躍在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伊陜斜坡東南部的延安氣田。
他正忙于攻關全球首個針對致密氣藏的二氧化碳驅氣與封存先導試驗項目。試驗已取得初步成果,向氣田注入二氧化碳超2萬噸。針對致密氣藏的二氧化碳驅氣與封存技術,可讓氣田采收率提升10%,將氣田開采期延長5至8年,同時將大量二氧化碳封存于枯竭氣藏中,可助力碳減排。
為營造全員創新氛圍,延長石油構建了科創委員會領導、業務部門協同、管理制度健全、工作專班推進的科技管理體系,并在原有4個科研機構的基礎上,增設潔凈能源研究院、天然氣研究院。目前,6個科研機構的研發方向全面覆蓋油氣煤化等主體產業。隨著一個又一個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延長石油不斷推動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
不僅是延長石油,新一輪國企改革啟動以來,省國資委推動省屬企業成立集團黨委領導下的科技創新工作委員會,設立集團層面的科技管理部門和獨立法人資格研究院,實現企業科技創新“一會雙機構”全覆蓋。
為引導省屬企業創新,省國資委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考核比重,對原創科技成果以及首臺(套)應用等單獨給予加分獎勵;推動企業開展超額利潤分享、項目收益分紅、企業股權跟投等中長期鼓勵激勵,重點激勵一線核心骨干科研人員。
此外,省國資委設立創新投資基金,引導支持企業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建設94個技術攻關、平臺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帶動企業配套投入58億元;引領延長石油、陜煤集團分別列支8億元、2億元科技創新引導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內部科技創新。
企業原創能力不斷增強
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省屬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7月10日,在位于神木市小保當煤礦的充填車間,2臺巨大的充填工藝泵正在作業。一塊塊煤矸石經過粉碎、注水處理和長距離充填管道輸送等流程,回到地層深處。
“現在,小保當煤礦當天產出的煤矸石,當天就能全部充填采空區。”自然資源部煤炭資源勘查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礦山地質環境研究室負責人付德亮說。
煤炭的采掘會產生大量煤矸石。煤矸石露天堆放會造成環境污染,外運又要一大筆開支,這一度讓小保當煤礦工作人員非常“頭疼”。
陜投集團陜煤地質承建的自然資源部煤炭資源勘查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研發出煤矸石漿體充填技術,攻克了采空區空間探查、煤矸石高效破碎、矸石漿體超長距離管道輸送、采空區“三帶”注漿孔鉆完孔等關鍵難題。近兩年,該實驗室還攻克了富油煤地下原位熱解提取煤焦油等世界難題。
近年來,陜投集團持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截至5月底,研發投入2.48億元,同比增長17.7%;新產品產值5126萬元,新產品貢獻率為0.27%。
為培養企業自己的發明家隊伍,省屬企業建設研發平臺253個,其中國家級平臺有35個。
陜煤集團“煤炭精細勘探與智能開發”全國重點實驗室成為行業科技創新實力最強的國家級平臺;延長石油二氧化碳封存與提高采收率省級重點實驗室承擔多項國家研發計劃;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旗下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戶,涌現出一批專業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強、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在細分領域掌握獨門絕技的“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
有了科技創新能力的支撐,省屬企業積極開辟新領域新賽道。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大力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碳陶復材、碳化硅纖維、鈣鈦礦、鎂鋁合金等多個專業研究院進入籌建階段;陜西電子信息集團在衛星通信、北斗導航、水上搜救、反無人機等新興領域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陜汽集團順應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全力開展電、氫重卡的研發生產;陜西氫能公司啟動榆林—鄂爾多斯10G—30GW“綠氫+”一體化項目建設。
向改革要“創新力”
煤礦井下清淤難度大、工作強度高。陜煤集團神木檸條塔礦業有限公司綜采維修電工焦悅峰帶頭研發了智能清淤機器人,原來需要6人8小時完成的清淤工作,如今2個人用30分鐘就能輕松完成。現在,焦悅峰的年薪不輸中層管理崗。運用市場化機制,陜煤集團充分調動了企業職工的創新積極性。
今年以來,省國資委開展“深化市場化改革專項行動”,激發企業和員工的活力、動力,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環境。
該行動明確,將經理層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省屬二級及以下企業新任經理層成員市場化選聘、新任管理人員競爭上崗等6項工作作為重點任務部署推進。
經過改革,目前,省屬企業全部建立所屬企業經理層成員市場化選聘制度。陜建集團秉持將“身份管理”向市場化“崗位管理”轉變的理念,對考核優秀的118名經理層成員實行績效年薪上浮。西部機場集團強化剛性考核兌現,對超額完成考核目標任務或作出突出貢獻的經理層成員按約定激勵到位。
此外,省屬企業新任管理人員競爭上崗也基本實現全覆蓋。
“陜西糧農集團明確發布公告、公開報名、資格審查、組織測評等16個競聘環節,精準選用企業發展所需人才。”陜西糧農集團黨委副書記劉鵬說。
陜西交控集團明確8條推進干部年輕化措施,不斷提高年輕干部占比,新增45周歲以下干部7人;40周歲以下干部有34人,其中“90后”有4人。
截至目前,省屬企業及各級子企業實現全員績效考核全覆蓋。陜汽集團員工工資與企業整體目標完成情況掛鉤,員工的浮動工資占比超過60%;陜建集團分類分級建立全員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根據考核結果對3739名考核優秀人員實施績效收入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