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7月4日,陜西省預制菜產業發展調研專家組一行走進陜西糧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西糧農集團”),對該公司進行預制菜產業發展調研并舉行了深度務實的交流座談。
據介紹,該調研組是經省政府分管食品工業的領導批準,由省辦公廳、省工信廳和省食品協會有關專家組成而開展全省預制菜調研工作的。陜西糧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利民,陜西糧農集團副總經理王生林及集團各分管部門負責人參加并分別介紹了集團公司籌備調研預制菜的詳細情況。調研組一行首先參觀了陜西糧農的系列產品展廳,觀看了視頻宣傳片介紹。
面對自2020年以來,疫情催生加快形成的預制菜浪潮,陜西糧農集團以國企品質和責任擔當,及早布局規劃,持續推進,以自有的優勢資源積極助推陜西預制菜的發展。
王生林說,陜西糧農集團是2012年7月掛牌成立,是陜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整合六家省屬國有兩種企業組建而成的省屬國有大型糧農企業,是全國最早成立的省級糧農一體化企業和全省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
作為陜西省屬國有公共服務類企業,陜西糧農承擔著保障區域糧油市場供應安全、示范引領陜西糧農產業的重要使命。公共服務類業務為省級儲備糧管理、軍糧供應;競爭類業務為現代農業開發、糧油食品加工、農產品物流與貿易、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產業金融服務等。
陜西糧農集團自成立以來,以“打造國內一流、西部領先的現代化糧農產業投資集團”為總目標,積極推進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全價值鏈的三產融合發展戰略,始終保持著持續穩健增長的良好態勢,相繼榮獲國家級糧食和物資儲備、好糧油示范企業、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放心糧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業、通用小麥粉企業標準領跑企業、第一批國家級應急保障企業、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等榮譽稱號,其綜合實力位列西北糧食行業首位、全國糧油行業省級企業前五、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位、陜西省百強企業28位。
劉利民表示,“十四五”時期,陜西糧農將以“保障糧食安全、服務鄉村振興、引領產業發展”為使命,加快構建新格局、拓展新空間、培育新優勢,加大從“糧”到“食”專業嬗變,大力實施“1355”戰略,即實現“再造一個新糧農”奮斗目標,積極構建“人才隊伍、科技創新、資本運營”三大支撐平臺,大力實施“產業協同、項目驅動、品牌引領、機制變革、對標一流”五大戰略舉措,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糧油儲備、糧油食品加工、農產品物流與貿易、農業產業園區”五大產業板塊高質量發展,實現從資源驅動走向資本驅動,企業內核、機制和文化發生根本轉變,成為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級的推進器、促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引領者,建設成為行業領先、全國知名的農業和糧油食品產業投資集團;并以國企品質和責任擔當,積極助力陜西預制菜高質量發展。
陜西省預制菜產業發展調研專家組組長陳俊在調研中指出,現在各地都在搶抓預制菜發展機遇,在省里大政策出臺之前,一定要做好地方實施辦法;做好園區規劃,要選擇好產品,預制菜一定要具備陜西特色,B端是基礎,是保運轉的,要做好應用場景的選擇,要充分利用遍布城市街區的便利店帶動C端這個最好的載體,把產品選擇、應用場景選擇、渠道選擇結合起來,確定陜西糧農的產品,要走大企業、龍頭企業的發展之路;讓陜西預制菜走向全國。
預制菜調研組副組長、陜西省食品協會秘書長林曉平說,預制菜是我國現階段產業融合、變革、創新的一種嶄新的業態,必然要匹配嶄新的商業模式,它是動態的,所以要用全新的、實踐的、創新的觀點看待這個社會現象。預制菜屬于食品,就要有自己的品牌,陜西糧農要以國企品質扛起這面大旗。因為預制菜符合國家產業發展的趨勢,符合產業導向,也符合陜西追趕超越的戰略規劃,也符合陜西糧農和陜西食品工業健康平穩持續發展的這種客觀需求。正因為這種需求,最后落腳點就是廣大消費者、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反映兌現。此外,做中央廚房預制菜,戰略定位一定要明確,一定要事半功倍;陜西糧農要有預制菜全產業鏈的思維,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鬧,這應是數字化的食品工業,是人工智能的食品工業。它是一個全新的產業概念,這樣的三品建設,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到細致。任何一個產業的環節都不能丟掉。
會上,陜西省辦公廳、省工信廳的專家分別發表了各自建議和觀點分享。